光伏電站建設初期,光伏支架產品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。固定、低矮的支架造價低,技術含量低,應用廣泛,但隨著安裝量的增加,問題逐漸暴漏出來,有的沒裝上多久就銹跡斑斑了,再次安裝成本又占到項目總成本的10%左右,給項目工程造成了巨大的損失。而更高發電效率的跟蹤支架,設計原理并不復雜,在市場推廣上仍有短板可補。大的痛點在于可靠性,早期市場上一些跟蹤產品常有電機和控制器失準、轉動系統失靈、軸承打滑等缺陷,影響較壞,導致許多投資商不敢再嘗試。另一個痛點就是成本,行業普遍情況下,采用平單軸跟蹤的電站,投資增加0.5~1.4元/瓦,斜單軸增加1~1.5元/瓦,雙軸增加2.5~3.5元/瓦。成本較高的跟蹤產品,對開發商的吸引力不會有多大。
支架用鋼量理論上一樣。支架是將組件固定在上面,并支撐組件自重、抗風雪載荷等的結構。在同一地區風雪載荷固定,組件傾角一致的條件下,被用支架來支撐的組件數量一定前提下,支架用鋼量是一樣的。在實際設計中,組件橫排4排組件需要5根梁,可能橫排用鋼量稍多一點,但其南北方向檁條用量會少,經部分設計院優化,實際應用中組件橫排與豎排用鋼量幾乎一致。橫排安裝難度稍大。組件橫排后,支架高度通常會比豎排稍高,且在南北方向需要裝4排組件,難度稍大。但隨著近些年光伏業的發展,組件安裝隊經驗越來越豐富,并制作了各種組件安裝輔助機構,可適應各種支架高度和形式,支架安裝難度并不是阻礙組件橫排普及的制約因素。
太陽能光伏支架的壓塊是做什么用的
支架商品中有很多種不一樣的類型,然后使得其選用的壓塊也有區別,主要是有邊壓塊和中壓塊兩種商品。其間邊壓塊主要是用來固定光伏支架的主件和導軌的,使其兩個有些合為一體,確保其穩定性。邊壓塊的方位通常是在外圍的主件與導軌之間,這也是被稱為邊壓塊的緣由。
而中壓塊即是用來固定主件和主件之間的,然后確保了它們之間銜接,并且間接也能夠與導軌銜接,這樣整個之間就能夠被銜接成一個穩定的全體了。這樣商品的牢固性就可想而知了,上面放上光伏設備的話也一點點不會有影響。